期刊简介

               本刊为面向基层和农村的国家级医学技术类期刊,以更新乡村医生知识结构,提高其技术水平,丰富其临床工作经验,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更好地为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乡村医生及医学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传授医学知识与技术、交流临床工作经验与体会、报道医学实用型新成果与科技信息为主要内容。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71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02/R

邮发代号: 8-222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58.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185
  • 国内刊号:21-150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年第12期文章
  • 儿科的补液疗法(一)

    体液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容量、一定的分布和一定的成分.保持上述各方面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正常生理功能、保证人体健康所必需.人体每日进食进水,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可能有很大变化,机体又不断代谢而引起水和电解质改变,但仍能保持水和电解质动态平衡,这是由于人体有神经、内分泌以及肾、肺等器官功能来保持这种平衡.......

    作者:覃有振;陈国桢 刊期: 2006- 12

  • 常见尿路结石的治疗

    据估计,尿路结石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每年发病率约为1%.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此病,几率是其2倍.该病平均首发年龄为30岁,女性好发年龄呈双峰曲线,高峰年龄分别是35岁和55岁.如果不加以预防,结石的再发几率将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到10年时,再发率将达到50%.......

    作者:PAUL K.PIETROW;MICHAEL E;KARELLAS;赵羲和 刊期: 2006- 12

  • 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治疗

    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减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糖耐量减低的防治已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志香 刊期: 2006- 12

  • 第二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1概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简称GBS),是导致全身性瘫痪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病情进展迅速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神经病,其主要病理学特性为周围神经系统广泛的炎症性骨髓脱失,目前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储旭华 刊期: 2006- 12

  • 第一节面神经炎

    1概述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激发因素可能为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继而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也可作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个体征.面神经炎的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

    作者:储旭华 刊期: 2006- 12

  • 红眼性疾病的诊治

    眼部发红是眼科门诊常遇到的症状,可占基层医院眼科门诊病人的一半以上.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能引起眼部发红,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是良性的,预后较好.有经验的医师在裂隙灯检查等的帮助下,多能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及处理,但是对于广大基层医院的医生,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可能存在困难,致使一些可能威胁患者视力甚至生命的疾病被误诊.本文就有红眼表现的疾病作一综述,希望为基层医师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雷春涛;樊映川 刊期: 2006- 12

  • 呕吐发绀呼吸困难

    患者5人,2男3女,年龄30~45岁,1999年7月23日来诊.病情简介某公司职工20余人中午在单位食堂吃午饭,饭后1~3小时,本组5人陆续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头昏、乏力等症状,其中有2人发生腹泻,为水样便;1人觉呼吸困难而来诊.患者均无发热.......

    作者:刘郁 刊期: 2006- 12